第1页:私有云计算品牌走强
私有云计算品牌走强
虽然联盟之间有分歧,但硬件开源的趋势已不可逆转。不过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在部分场景下,白牌服务器并不适合所有客户,其中之一就是私有云市场。"我们的服务器必须使用国际一线大厂,这是规定。"某国内知名大型国企员工告诉我们这个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这个结论同之前我们的调研结果看似冲突,但却十分合理,因为即使在云计算市场,也存在私有云、混合云和公有云三种类型。以政府机关为例,尽管政务云市场根据业内分析可达百亿以上,但是普遍也采用将敏感信息公有云本地化部署或采用传统的私有云方案来避免出现信息泄露或被非法利用的风险。我们在以往的云计算峰会和各行业专家沟通时形成共识,那就是公有云无法完全取代私有云。
不论是单纯的私有云还是混合云中的私有云部分,在数据中心的建设上都更倾向于传统方式,因为对于这部分用户来说,硬件开源所节省的金钱远不如出现数据问题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重要。
当然这并不代表私有云就会原地踏步不去拥抱技术进步,实际上诸如超融合、一体机等目前私有云市场广泛应用的产品类型最初的灵感都源自互联网公司诸如Facebook和谷歌的数据中心相关技术及理念,而一些公有云厂商也将其技术带到私有云市场。甲骨文的Custom@Cloud服务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在提供客户与公有云同样的界面以及配置的同时,通过将服务器放置于企业防火墙内由甲骨文负责所有的维护安全工作,来满足企业对私密性和安全性的需求。
实际上,品牌服务器在私有云市场的话语权是极强的,抛开性能、售后、稳定性等因素,单就销售渠道以及对这个市场的了解程度就令白牌服务器望尘莫及。由于采用白牌服务器需要用户自身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同时要求用户数据中心具有大批量采购需求,因此在中小企业市场和对数据隐私安全有极高要求的企业、政府市场依然需要依赖品牌服务器,而这个市场将呈现强者恒强的局面,大牌服务器厂商的份额将会越来越高。
我们判断,在未来不论大中小型企业都将把非敏感业务迁移到公有云平台上,而敏感业务将会选择品牌服务器自建私有云。对于大型企业,有技术实力的将会自建白牌数据中心例如中国移动、电信、联通。而技术实力不够或者受到特殊政策约束的企业则依然会选择品牌服务器,尤其是大牌服务器。
第2页:云计算恐竞争加剧
云计算恐竞争加剧
在上一节私有云市场分析中,我们提到过白牌服务器之所以难以在这个市场呈现出其在公有云市场的竞争力原因就是对于客户技术有很强的要求。而这让我们不禁为目前云计算市场中大量中小或者新兴的初创公司捏一把冷汗。
正如在文章最开头部分提到的云计算和互联网巨头们之所以积极推动硬件开源的核心原因正是为了降低其自身的硬件采购及维护成本,而这些节省下来的成本除了可以提高云计算大厂的利润率外,也可传导至最终云计算用户帮助他们节省使用云计算的费用,从而进一步提升云计算的市场份额,但这对于做平台的中小云计算公司来说显然不是个好消息。
云计算细分市场规模统计和预测
从Gartner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的云计算市场中IaaS(设备即服务)和PaaS(平台即服务)正显示出融合趋势,2014年是,PaaS市场还能占到IaaS的30.7%,而预计到2020年时,这个比例将下降到的16.3%,从中可看到底层IaaS市场的发展速度有多快,但IaaS显然不是一般中小型企业能玩的转的。
从我们的调研中获悉,受制于技术、资本、规模等多方面因素,一些中小云计算厂商的数据中心依然需要依赖品牌服务器。定制化云计算服务器在没有达到规模的情况下,价格反而贵过传统的通用服务器价格。当然,由于目前云计算还处于发展阶段,现在谈论底层硬件成本优势带来的竞争力或许为时尚早,但一旦云计算市场增长放缓,竞争加剧时,每一分节省下来的成本都将帮助企业多一分胜算,此时能否自建白牌数据中心也许将成为是否在市场站住脚的一个重量因素。
除此之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重点在于人工智能的崛起标志着云计算服务厂商需要投入更多精力在为人工智能计算服务的云计算服务器上,而中小云计算企业尤其是做IaaS层面的公司能否有能力与大厂抗衡也是一个悬念。
第3页:行业洗牌格局重定
行业洗牌格局重定
《白牌暗战》是中关村(000931,股吧)在线企业站做过最艰难的专题。尽管最初我们并不理解为何看似受益的厂商们都避而不谈,但随着专题的逐渐深入,最终我们还是理解了企业的想法。确实,白牌服务器对整个行业的冲击确实太大,而可能导致的行业洗牌深度也出乎了我们的意料。
硬件开源让品牌服务器厂商开始同ODM代工厂同台竞争,互联网和云计算厂商推动的硬件开源联盟取代了过去一直控制整个行业发展的上游供应链企业成为新的市场主宰者。人工智能同云计算的融合在进一步加强联盟对整个IT产业控制力的同时也让看似格局已定的架构大战再起波澜。而私有云市场对于产品的特殊需求也改变着用户选择产品的标准。
在未来,我们会看到OEM和ODM开始走向融合,也会看到更多的供应链企业加入硬件开源联盟。我们还有可能看到中美开源联盟在标准和规范的角力以及硬件厂商在两大联盟的舞台上争夺未来架构标准。
半导体厂商的客户不可能都是白牌服务器厂商,云计算企业的数据中心现在也并没有全部替换成白牌服务器,ODM公司还要替品牌服务器做代工。当太多的利益和未知因素交织在一起时,没人可以轻易回答是否在这股浪潮之下能否真正受益,也没人敢轻易站队。在这种形势下,也许缄口不言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