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3月初“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互联网+”,到今年7月初,国务院正式对外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15-10-13 13:48 来源:赛迪网-中国电子报 作者:徐恒
从今年3月初“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互联网+”,到今年7月初,国务院正式对外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再到今年9月下旬“互联网+”各种体验区成为中国国际信息通信展览会一大亮点,“互联网+”几乎成为贯穿全年的热门词汇,企业新品发布或各种专业论坛若不搭上“互联网+”,仿佛不够与时俱进。
毋庸置疑,《指导意见》是我国战略层在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互联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立足国情、统筹全局、高屋建瓴,对互联网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顶层设计,是顺势而为适应国情的行动纲领。不过,面对不断取得的成绩,我们依然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有专家就认为,目前产业界对“互联网+”的理解和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企业盲目贴标签则会混淆视听。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周宏仁近日就向记者表示:“若发展‘互联网+’把《中国制造2025》甩在一边,把企业甩在一边,那将是重大的战略失误。”
“互联网+”核心内涵
是制造业
装备制造业的“互联网+”将决定中国经济未来几十年的发展。
当前,有一些人认为上网叫个外卖、上网买件衣服或者上网叫车就是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就是在“见证”“互联网+”的落地,也有一些企业在不断强调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对“互联网+”的重要推动作用,进而强调线上的应用程序及产品的功能如何强大。其实,这些案例被专家认为仅仅是“互联网+”冰山一角,这些应用实践仅仅是消费互联网的部分代表,而对于“互联网+”,业界的眼光应该朝向产业互联网,应该朝向“互联网+”更深的内涵和意义。
周宏仁表示,当前有一些应用其实是“+互联网”,是将互联网看做一种有用的工具,可以用它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互联网”并没有错,而“互联网+”则是对时代的认识和概括,即当今时代是一个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不仅看到了各行各业依托于互联网而发展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也强调了互联网带来的经济社会变革。
“对于当前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从媒体报道来看,在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业方面走得比较快,这是前十年的实际情况,是不可否认的。但是我们不能把这些误认为是‘互联网+’的核心内容,‘互联网+’的核心内涵是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互联网+’,是‘互联网+’的硬骨头,其将决定中国经济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周宏仁向记者强调。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在京正式发布《〈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以下简称《技术路线图》),此举被业界解读为《技术路线图》的发布是为“互联网+传统工业”铺路,十大重点领域进入《技术路线图》,意味着互联网和传统工业的融合将是发展的制高点。记者了解到,根据《技术路线图》制定的目标,到2020年,自主“云端”+“终端”工业大数据平台在重点行业的应用普及率超过40%。到2025年,“互联网+”智慧工业云在重点行业的应用普及率超过60%。
实体经济企业
是“互联网+”主体
“互联网+”的成功更需要实体经济企业发挥主力作用。
无论是从媒体曝光度还是从记者采访时企业“热情度”来看,互联网企业都是“互联网+”领域最为活跃的企业,毕竟互联网企业与互联网有先天的联系。不过,在专家看来,若要发展“互联网+”,来自实体经济的企业才是主体,只有实体经济的企业拥抱“互联网+”,才能激活传统产业的创新能力,实现转型升级,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对于目前‘互联网+’发展,从行动来讲应该聚焦企业的发展。国家的经济靠的是产业的支撑,而产业的发展靠的是企业的发展,因此我们积极推动‘互联网+’必须聚焦于企业发展,特别是制造业核心企业,否则的话中国要错失新兴工业化的发展机遇。《中国制造2025》对中国制造重要性阐述得非常好,若发展‘互联网+’把《中国制造2025》甩在一边,把企业甩在一边那将是重大的战略失误。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大国,如果没有成千上万个覆盖各主要行业特别是关键行业的,世界一流的企业做支撑,中国不可能是一个制造业的世界强国。”周宏仁这样认为。
而究竟谁才是“互联网+”的主体,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也向记者表示,“互联网+”的成功需要实体经济企业勇于担当,“互联网+”是互联网化的新阶段,“互联网+”的阶段与消费互联网阶段是不同的。在消费互联网阶段,互联网是载体,网民的需求是驱动力,互联网企业是主体。在“互联网+”阶段,线上线下结合是载体,市场是驱动力,实体经济企业是主体,互联网企业在“互联网+”行动中将发挥开拓者的作用,但“互联网+”的成功更需要实体经济企业发挥主力作用,“互联网+”行动计划已经启动,互联网企业是闻风而动,实体经济企业更多处于观望状态,因此推动“互联网+”的发展产业界还需要做更大努力。
既然实体经济企业是主体,那么这些企业又该如何拥抱“互联网+”?周宏仁建议,从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不难看出,网络化依托的是数字化,任何没有数字化,或者说没有计算机化的人、物、系统,都无法接入互联网,不可能做到“互联网+”。因此,没有数字化基础的企业,必须补课。另外,信息化正在向其高端——智能化发展。智能化是依托数字化和网络化,更充分地智慧地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必然结果。企业不可能把数字化和网络化的事情都做完了再来研究智能化的问题,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已经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一个整体思路,必须统筹考虑和规划,才能求得最佳结果。因此,推动“互联网+”的发展,企业必须全方位地规划和推进信息化的发展,二者的内涵是一样的。